为了统一认识,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决定取消“外阴白斑”病名,改称为“慢性外阴营养不良”(chronicvuivardystroph),并根据组织病理变化的不同,将其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。临沂妇科炎症专家为您解析外阴白斑的不同类型:
增生型
外阴营养不良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表皮层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,棘细胞层增厚,上皮脚向下延伸,真皮浅层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。一般多发生在30--60岁的妇女。
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,由于经常的搔抓或磨擦,大阴唇、阴唇间沟、阴蒂包皮处的皮肤明显隆起增厚,有较粗糙的皱襞,也可出现局部表皮角化伴有鳞屑或湿疹样改变。病变部位颜色多呈暗红或粉红色,部分皮肤或粘膜呈白色斑块状改变,一般无萎缩或粘连。如搔抓过度,病变区常见抓痕及上皮缺损,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疼痛或溃疡。
硬化苔藓型
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特征为表皮层过度角化甚至出现角栓,表皮萎缩变薄,黑色素细胞减少,上皮角变钝或消失,真皮浅层水肿,胶原纤维结构丧失,真皮中层有淋巴细胞浸润。此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,但以中年妇女多见。
临床症状主要为外阴瘙痒,瘙痒程度较增生型营养不良为轻,有时伴有疼痛症状。病变区常累及大小阴唇、阴蒂、后联合甚至肛门周围。病变部位皮肤粘膜变白变薄,大小阴唇、阴蒂萎缩,干燥弹性差,常出现皲裂。小阴唇消失,变成平坦状,阴蒂包皮粘连,阴道外口狭窄,造成性交困难或疼痛。
幼女期如患此病,症状主要为小便后局部刺激不适,或瘙痒、疼痛。检查可见大小阴唇或肛周出现白色病损区,皮肤变薄,伸展性较差,但至青春期后,多数患者病变可自行消失。如在绝经期出现此病,大小阴唇皮肤变薄,有瘙痒和刺痛感,外阴萎缩,阴道口狭窄引起性交困难。也有人称之为外阴萎缩型营养不良。
混合型
外阴营养不良兼有上述两种病变的特征,多数表现为小阴唇、后联合皮肤萎缩、变薄,色素减退呈白色,但其周围,特别是大阴唇出现局灶性皮肤增厚隆起。
主要症状也为外阴干燥、瘙痒或刺痛。外阴白色病变刮片做脱落细胞学检查,多数为表层角化细胞,也可见到表层超角化细胞。这些细胞巴氏染色胞浆呈橘黄色,细胞核消失,或仅可见到“核影”。一般见不到核异质细胞。
外阴白色病变的阴道镜图像所见: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大阴唇皮肤皱褶明显增多,表皮增厚,但有一定光泽和弹性。白色病变部位皱褶展平,色素消退呈白色,表皮粗糙,有些部位可见小片状上皮缺损,裸露出红色基底,擦拭可见出血。
硬化苔藓型
外阴营养不良大小阴唇萎缩,色素消失,上皮明显角化增厚,由于上皮脱落不均匀,镜下见上皮表面不光滑,无弹性,失去正常光泽,显得干燥而粗糙,有皲裂,涂3%醋酸后上皮水肿,高低不平,以上所见多见于年龄接近绝经或已绝经的患者。
青年妇女或少女患此病时,也有大小阴唇的明显萎缩,但上皮角化程度较轻,表皮光滑,上皮显得菲薄,色素减退变白,与正常上皮之间有过渡区,涂3%醋酸后表皮水肿不明显。混合型外阴营养不良可见到以上两种阴道镜图像特征,即可见到上皮明显的增厚、角化、色素消失及皮肤皲裂,部分病变区又可见到上皮变薄,色素轻度消退,皮肤尚有一定弹性及光泽。
|